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产品展示

参战老兵882元补助合理吗郑秉文是几千万退休人员的千古罪

咱先唠点实在的。咱爸那辈人里,有不少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当年扛着枪在猫耳洞里啃压缩饼干,子弹擦着耳朵飞,命是捡回来的。现在这帮老哥哥老姐姐们,大多六十多了,有的腰腿不好,有的家里孩子下岗,日子过得紧巴巴。最近网上总有人说“882元补助够不够”,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掰扯掰扯——毕竟当年他们把青春甚至命都搭进去了,现在每月这点钱,到底算不算“合理”?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最近被骂得最多的郑秉文。好多人翻出他以前的一些言论,说他搞社保改革“专挑软柿子捏”,说他对参战老兵这类特殊群体的保障政策“抠门得很”。咱也不是瞎传谣,就拿去年某省调整参战补助的事儿来说,有老兵去问社区为啥涨得少,工作人员翻出文件说“参照郑教授团队的测算模型”。这模型咋算的呢?说是要考虑“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物价波动”“财政承受能力”,可老兵们就一句话:“我们当年流血牺牲的时候,可没人给我们算过这些模型!”

咱小区住着位李叔,72年了,当年在对越前线当侦察兵,左腿被弹片炸断了,现在走路得拄拐。他跟俺说:“882块够干啥?降压药一个月就得150,买双棉鞋200,剩下的钱买米买面,娃上学还要搭进去。”李叔老伴儿前两年走了,他一个人住,冬天暖气费都得找亲戚凑。你说这882元,是“合理”还是“寒心”?

当然,也有人替政策说话,说“不能光看钱,还有其他待遇”。可咱打听了一圈,所谓“其他待遇”,要么是节日发两桶油,要么是免费体检——这些东西,老兵们真不稀罕。他们要的是“被记挂”,是“国家没忘了我们”。就像李叔说的:“当年打仗时,班长说‘活着回来,国家养你们一辈子’,现在这‘一辈子’,咋就越养越紧巴了?”

再说郑秉文,网上骂他“破坏安定团结”,咱觉得这话有点重,但也不是没道理。社保政策牵扯千家万户,尤其是参战老兵这种特殊群体,政策制定得稍微偏一点,就可能寒了一大片人的心。咱不是说搞学术研究的不能提意见,可要是这意见最后落实成“补助涨得慢”“覆盖范围窄”,那老百姓心里能没疙瘩?

上个月跟社区王主任唠嗑,他说现在基层最头疼的就是这类“历史遗留问题”。“上面有上面的测算,下面有下面的苦衷,老兵们要的是感情上的安慰,可政策文件里写的是‘数据’。”王主任叹着气,“就说去年有个老兵来闹,我们翻遍了档案,发现他当年立过三等功,可补助标准里根本没提‘立功加分’这一项——你说这事儿怪谁?”

其实咱也明白,国家财政不是大风刮来的,每笔钱都得算着花。可参战老兵这事儿,往根儿上说,是“情分”和“本分”的事儿。他们保家卫国的本分,国家理当记着;他们老了病了的情分,国家也该多担着点。882元或许不是个小数,但比起他们当年的付出,真的不算多。

说到底,咱老百姓要的不是“骂娘”,是“说理”。政策制定者要是能多蹲蹲老兵家的炕头,多听听他们的难处,哪怕每月多涨个200块,老兵们也能念叨“国家想着咱们”。可要是总拿“模型”“数据”说事儿,把人情味儿都算没了,那别说882元,就是再高点,也暖不了人心。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