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那场冲突爆发至今,将近700个日夜里,一个受严厉外部制裁的国家,居然声称经济增长率超过3%,官方失业率甚至跌至2.9%的历史低位。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乎?按理说,深陷泥潭还被全面制裁,经济怎会如此“强劲”?那些亮眼的数据,到底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有人说这是俄罗斯经济的韧性。但要是细究起来,这些数字更像是提前透支未来的账单。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些所谓的“繁荣”背后,究竟是不是真的那么回事儿。
账面上的“繁荣”
先说这GDP增长。今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能超过3%,这数字看着确实不错。可它这增长,到底靠的是什么?不是什么市场创新,也不是消费升级,而是国家砸钱。
具体来说,就是国防开支猛涨。今年俄罗斯国家总预算里,国防支出占比高达29.4%,同比直接飙了68.2%。这笔钱,可不是投入到什么民生工程,而是直接喂给了战争机器。
于是,我们看到国防工业产能翻了两倍,坦克、炮弹、无人机那是生产得热火朝天,军工厂里都恨不得24小时不打烊。这景象看着是挺“忙碌”的。
但反过来想想,这边军工生产轰鸣,那边民用经济却在萎缩。资源和人手都被抽走了,你还指望普通商品生产能好到哪儿去?这种所谓的“繁荣”,说白了就是内部消耗,不创造真金白银。
别忘了,除了军工,它的经济还得靠老天爷赏饭吃——国际能源高价。这种高度依赖外部市场波动的模式,就像在沙地上盖楼,风吹草动都能抖三抖。
劳动力去哪了?
再来看看那2.9%的超低失业率,这在哪个国家都是值得吹嘘的成绩。可俄罗斯这低失业率,代价可不小。它不是因为经济多有活力,而是因为大量壮劳力都被“征用”了。
普京政府已经搞了两轮扩军,兵力从100万直接扩到了132万。想想看,这多出来的几十万人,还有被吸进军工厂的,以前他们是干嘛的?大概率是普通行业里的打工人。
这可不是创造了新岗位,而是把人从生产性部门挪到了消耗性部门。表面上失业率低了,可社会上真正创造价值的人力资源,反而被抽空了。
更让人担忧的是“脑力流失”。当国家把宝都押在军事上,科技和教育这些软实力自然会被削弱。那些有才华、有抱负的顶尖人才,会选择留下?还是会想办法往外跑?
这种人力资源的错配,简直就是给未来埋雷。冲突一旦结束,那些高度膨胀的军工厂还能靠什么活着?大量裁员是板上钉钉的事。到时候,几百万的失业大军涌上街头,那会是什么光景?
正在“自噬”的未来
把前面说的都串起来看,俄罗斯现在经历的,不是什么经济腾飞,而是一种系统性的“结构性自噬”。它正在用牺牲未来的方式,来勉强支撑当下的军事需求。
国家预算就是最好的证明。国防开支头一次超过了社会福利,这意味着国家的天平已经彻底倾斜。科技发展停滞,教育投入削减,老百姓的日常福利也跟着打折。
普京政府一直不承认进入了所谓的“战时经济”,对外老是强调“韧性”。这种官方说法,可能更多是为了稳住内部,但也在无形中掩盖了问题,错过了调整的时机。
虽说它努力拉拢中国、印度这些非西方国家,试图对抗制裁,可长期被主要技术和金融市场隔绝,这种“自噬”根本没法从外部得到有效补给。只能是加速消耗自己老底,掏空未来。
终局的倒计时
所以,俄罗斯经济那些看似光鲜的数据,并非是它有多么“能扛”。它们更像是鲜明的信号,指向了其深陷“结构性自噬”的窘境。
真正的危机,不是要等到冲突结束后才爆发。那颗牺牲了科技、民生和人才埋下的“经济地雷”,它的引信,其实在今天就已经被点燃了。
无论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最终如何收场,俄罗斯都在为它付出巨大的代价,那就是它未来的发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