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亚真实沿海发展揭秘,坦白讲几句,地理优势利用真不充分
别看我这些年在非洲跑工程跑得多,什么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都去过,但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2022年那次去莫桑比亚的经历。
当时接了个港口基建项目,在贝拉港待了大半年,本想着26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这么好的地理条件,应该是个不错的地方。
结果去了才发现,莫桑比亚这个国家,真的是"老天爷赏饭吃,自己却端不稳碗"的典型代表。
01. 第一眼看莫桑比亚:天赐的地理优势,却没用上
飞机降落马普托机场那会儿,我就被震住了。
从空中俯瞰,整个海岸线绵延不绝,港湾密布,印度洋的碧蓝海水拍打着白色沙滩,景色美得不像话。
心想这么好的条件,怎么也得是个像迪拜、新加坡那样的海洋经济强国吧?
可一下飞机,现实立马给我浇了盆冷水。
马普托虽然是首都,但除了港口附近的几栋现代化大楼,其他地方破败得让人心疼。道路坑坑洼洼,电线杆歪歪斜斜,200万人口的首都,竟然有一大半人住在铁皮棚子里。
最让我不解的是,明明坐拥马普托港这个非洲著名的现代化港口之一,25个码头,能停靠12万吨级船只,2023年吞吐量3120万吨,这数据拿到哪儿都不丢人。
可你再往市区走几公里,立马就是另一番景象。
02. 在贝拉港的日子:见证了什么叫"金饭碗里讨饭吃"
我们项目主要在贝拉港,这是莫桑比亚第二大港,12个码头,年吞吐能力500万吨。
刚到工地那天,当地工程师老穆罕默德带我转了一圈,他用蹩脚的英语告诉我:"这里是津巴布韦、赞比亚、马拉维的主要出海口,很重要的港口。"
我看着眼前忙碌的码头,确实挺震撼的。货轮进进出出,集装箱吊车轰鸣,一派繁忙景象。
可等到了下午,我出去溜达,走不到两公里,就彻底傻眼了。
港口外面就是贫民窟,密密麻麻的铁皮屋,没有下水道,没有自来水,电线乱拉乱接。
我问老穆罕默德:"这么忙的港口,怎么周边这么穷?"
他苦笑着说:"港口是港口,我们是我们。钱都让外国公司赚走了,我们只能干点搬货的活儿。"
一个月工资900块人民币,在这种物价水平下,连像样的房子都租不起。
03. 天然气储量全球第13,普通人却连电都用不上
真正让我震惊的,是了解到莫桑比亚的资源状况。
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100万亿立方英尺,全球排第13位,鲁伍马盆地是全球第5大气田,中石油他们的液化天然气项目都已经投产了。
按理说,这样的资源禀赋,国家应该富得流油才对。
可现实是什么?2023年人均GDP只有608美元,被世界银行归为低收入国家。
我住的工营地附近,晚上经常停电,当地人告诉我这很正常。
一个天然气储量全球前15的国家,老百姓晚上点蜡烛过日子,你说搞笑不搞笑?
更离谱的是,我亲眼看到过一船一船的液化天然气从纳卡拉港运出去,卖给亚洲国家,而当地人连做饭用的煤气都买不起。
什么叫"端着金饭碗要饭",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04. 基础设施落后到什么程度?你想象不到
在莫桑比亚待久了,我发现这个国家最大的问题不是没资源,而是基础设施烂得一塌糊涂。
全国公路总长2.33万公里,听起来不少,可大部分都是撒了层石子的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
我们从贝拉港到内陆工地,200公里的路程要走6个小时,颠得人五脏六腑都要移位了。
铁路更惨,总长3372公里,3条互不连接的铁路线,设备老化严重,运力严重不足。
明明有这么好的港口条件,货物运输成本却高得吓人,就是因为陆路交通太差。
电力供应更是灾难级的。全国电力覆盖率不到40%,大部分农村地区根本没电。
我记得有次去纳卡拉港出差,晚上8点整个城市就黑了大半,只有港口区域还亮着灯。
当地朋友告诉我:"习惯就好,我们这里停电是家常便饭。"
05. 中国人眼中的商机,当地人眼中的生存
在莫桑比亚的那段时间,我接触了不少当地人,也见过一些中国投资者。
很多中国老板看中的是莫桑比亚的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15个港口,连接内陆多国,天然气储量丰富,劳动力便宜。
确实,从投资角度看,这里机会很多。
可站在当地人角度,生活真的很艰难。
我们工地的莫桑比亚工人,大部分一个月挣800-1000块人民币,在首都马普托连像样的单间都租不起,只能住在棚户区。
物价还不低,一瓶可乐要15块人民币,一顿简单的饭菜要30-40块。
我问过一个叫若泽的当地工人:"你觉得你们国家发展得怎么样?"
他想了想说:"我们有很多宝贝,但都被别人拿走了。我们只能看着别人变富。"
这话说得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06. 为什么地理优势没有转化成发展优势?
在莫桑比亚待了大半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好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没有带来相应的发展水平?
后来慢慢发现了几个关键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港口是有了,可连接内陆的交通网络跟不上,货物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人才匮乏,技术工人、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大部分重要岗位都得依靠外国专家。
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原材料出口,缺乏深加工能力,附加值低得可怜。
制度环境不完善,办个手续要跑N个部门,效率低到让人绝望。
最关键的是,资源开发的红利没有惠及普通民众,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07. 真实的莫桑比亚,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
很多人对非洲国家有刻板印象,以为都是饿殍遍野、战乱不断。
莫桑比亚倒不是这样,社会还算稳定,人民也很友善。
但别指望能过上什么舒适的生活。
医疗条件极差,公立医院缺医少药,私立医院贵得要命。我们工地配了个医务室,但凡有点严重的病症,都得飞到南非去治。
教育水平堪忧,识字率不高,技术工人奇缺。
社会服务不健全,银行、邮政、通讯这些基础服务都很落后。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坐拥这么好海岸线的国家,旅游业竟然几乎没有起色。
2600多公里的海岸线,原始海滩无数,可除了首都附近,其他地方连像样的酒店都没有。
写在最后:莫桑比亚的未来
离开莫桑比亚的时候,我心情挺复杂的。
一方面,为这个国家浪费了这么好的地理优势感到惋惜;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投产,是个好的开始。如果能把资源收入用到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假以时日,莫桑比亚完全有可能成为区域经济强国。
但现实很残酷,这种转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对想去莫桑比亚投资或工作的朋友,我的建议是:
机会确实有,但要做好长期准备。基础设施差、人才缺乏、效率低下这些问题短期内很难解决。
安全防护要做足,虽然总体还算安全,但一些偏远地区还是有风险的。
心理预期要调整好,别指望过上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
莫桑比亚这个国家,就像一个拿着好牌却不会打的玩家。
地理优势得天独厚,资源储量令人羡慕,可就是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说句心里话,作为一个在那里工作过的中国人,我真心希望他们能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毕竟,26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不应该只是用来看的。
旅游出行Tips:
- 最佳旅游时间:4-9月干季,避开雨季
- 签证:需要提前申请签证,准备齐全材料
- 疫苗:建议接种黄热病、疟疾预防
- 货币:梅蒂卡尔,美元也普遍接受
- 住宿:首都马普托选择较多,其他城市条件有限
- 交通:以包车为主,公共交通不发达
- 安全:避免夜间外出,贵重物品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