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集司法剧要火!于和伟吴越甘当配角,藏着多少猛料?
最近,有部叫《重器》的司法剧还没定档,就已经火了。网上讨论得很多,成了今年大家最想看的现实题材剧之一。这股热度不奇怪,一方面是大家一直盼着好的司法剧,另一方面也因为这部剧在题材、故事和创作团队上都很扎实。
这些年,国产剧种类越来越多,质量也在提高。古装权谋、年代家庭、悬疑探案、现实职场,各种剧都有突破。其中,那些贴近生活、能展现行业深度的现实题材剧特别受欢迎。司法领域和大家生活关系密切,里面既有公平正义的大事,也有个人命运和时代变化的故事,一直是创作的好素材。之前《扫黑风暴》就很成功,让大家看到好的司法剧有多吸引人。《重器》也走了这条路,把镜头对准了更早的司法建设时期。
《重器》的故事从改革开放初期一直讲到 1997 年。那是中国社会变化很快的时期,经济改革在推进,社会结构在调整,司法体系也在慢慢完善。1997 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刑法》,就是那时候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这部剧跟着五个法学院毕业生的成长走,把他们的命运放进了时代法治发展的大背景里,让大家能看到司法工作者在理想和现实中是怎么坚持和选择的。
这五个人从法学院毕业,带着对法治的向往进入司法系统,却在工作中遇到了各自的难题。陈一众在基层工作时发现,书本知识和实际情况对不上。课堂上清楚的法条,到了具体案子里,常常需要更灵活地去理解和运用。他意识到这一点后,就暂时离开了岗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想用更系统的理论充实自己。很多行业新人成长中都会有这样的反思和进步,他的选择就是个例子。余高远不一样,进法院工作是他上学时就有的目标。穿上制服、敲响法槌的时候,他觉得所有努力都没白费。就算日常工作就是调解案子、写文书,他也一直保持着一开始的热情。
夏英杰的故事带着悲伤。她一直相信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有一次参与查办重大案件,为了保护关键证据,她和嫌疑人周旋,最后牺牲了。她的死让另外四个人心里很难受,也让更多人知道了司法工作者背后不为人知的风险和担当。张丽慧的选择更能看出她的坚强。她主动要求去当驻监狱的检察长,每天面对的是高墙里的犯人和平整堆的申诉材料。她知道,给冤案平反和查办新案一样重要。每一次改判,都是在坚持 “罪刑法定”,也是在尊重个人权利。陆则鸣是五个人中唯一离开体制的,但没离开法治这个领域。他成了一名刑事辩护律师,在法庭的另一边为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努力。从司法者到辩护者,身份变了,但对程序正义的追求没变。
这部剧时间跨度大,人物也多,对演员的要求很高。《重器》的演员里,有年轻的实力派,也有资深的老戏骨,他们一起组成了 “演技保障”。
黄景瑜之前演了不少军人、警察这样的硬汉角色,身上有种正直勇敢的气质。这次他演司法系统的青年干部,从身形到眼神都透着不服输的劲儿,和角色工作中敢闯敢拼的特点很配。蒋奇明靠《漫长的季节》里沉默却很有张力的表演拿了白玉兰奖,让更多人看到他对角色的细腻把握。这次他演的角色在理想和现实中挣扎,预告片里他低头皱眉的瞬间,就把内心的纠结表现得很到位。张佳宁多年来专注于正剧,不喜欢张扬,这让她有了不少观众缘。她演的角色温柔又有力量,在法庭上陈述案情时很沉稳,私下里对同事也很关心,她把这些都演得很有层次。姜佩瑶是科班出身的 “学霸型” 演员,既能演偶像剧里的青春角色,也能驾驭正剧里的专业形象。这次她演的司法工作者带着书卷气,关键时刻却能表现出超过年龄的果断。
除了年轻演员,很多老戏骨的加入也让这部剧更有质感。于和伟之前在不少历史剧、现实剧里演了复杂的角色。这次他演资深法官,剧照里他坐在法庭高处,眼神平静却像能看透人心,就一个坐姿,都能看出几十年司法工作沉淀的威严。丁勇岱从《人世间》里的父亲到《南来北往》里的警察,总能用生活化的表演打动观众。这次他演司法系统的前辈,既对后辈要求严格,面对时代变化也有困惑,这个角色的多面性让人很期待。陈小艺很久没在影视剧里露面了,这次她演的角色在剧照里隔着玻璃窗望向远方,皱着眉头,好像有很多心事,就一个镜头,就让观众好奇她的故事。吴越的演技在《我的前半生》《扫黑风暴》里已经得到了证明,她擅长用细微的表情变化表现角色的内心。这次她演司法行政人员,既有职场上的干练,面对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时也有疲惫,让角色更真实。
另外,胡杏儿、成泰燊、胡可、李洪涛等演员也加入了,让《重器》的演员阵容几乎成了 “熟人局”。这些演员表演风格不同,但有个共同点,就是对角色很敬畏,也很投入。他们的加入,让这部讲司法建设的剧,除了专业,还多了些人情味儿。
现在,《重器》的后期制作快结束了,具体什么时候播还没说,但从题材深度和创作团队来看,这部剧肯定承载着大家对好的司法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