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见到毛主席,笑着说:“你这一手玩得真漂亮,连我都被骗了。”这话背后藏着一段紧张刺激的历史故事。1948年底,傅作义还以为共军正在休息呢,结果毛泽东不动声色地搞了个大动作。东北那上百万的钢铁大军,悄悄地就出发了,谁也没发现。一场关乎华北地盘的大战就这么开始了。但这只是事情的一小部分。毛泽东到底是怎么瞒过大家的?两边军队会怎么打?这场仗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这里面的道理。
【一、开局:平津守军的无知】
1948年快到12月的时候,华北的重要城市平津地区显得格外安宁,好像战争已经离得很远了。但驻守在那里的傅作义将军没想到,这其实只是大战爆发前的一小段平静时光。
现在是深冬时候,平津一带到处都冷得让人直打哆嗦。虽然路上还有人走来走去,但整天都是大雪纷飞,风吹得像刀割一样,地上积满了雪,车子马车都不好走了。平津城里的居民大多都躲在家里,生怕被冻坏了。
傅作义最近食欲大开,连着几天都在自家的饭店里大吃大喝。吃完饭喝足酒后,他就吩咐手下把最近收到的各种军事消息一一拿给他看。
跟总司令说一声,最新派去东北的侦察兵回来说,那边的情况跟平常一样,没啥不一样的地方。
行,就按老规矩说说就行。傅作义对下属的报告内容不太在意,随便挥了挥手让他们接着讲。
“对,头儿。”手下迅速抓起另一份报告,“咱们的远程侦察机看到了,东北野战军就像咱们猜的那样,现在正在休息呢,没看到他们有啥大动作要移动的样子。”
“好嘞,这下心里踏实了。”傅作义轻轻颔首,脸上毫无疑虑之色,显然对这消息十分确信。
傅作义是当时平津地区负责指挥的大将,他对情况怎么看,那可是关键得很。可这时候,他对形势的理解就像是犯了个大错误,关乎整个战略大局。
说起来,就在半个月前,东北军区又一次大显身手,在辽沈战役里硬生生地把卫立煌率领的47万国军主力给打败了。虽然战斗打得难解难分,两边都咬着牙不放,但共军因为这场胜利,士气大振,心里头已经下定了赢到底的决心。
傅作义打定了主意,觉得这次战斗后,东北野战军肯定得好好休整一阵子,短时间里肯定没法再动手。就连蒋介石也琢磨着,林彪肯定得忙着收拾人马,暂时没有大举进攻的打算。
结果,因为傅作义小看了对手,他压根儿就没留意东北野战军的动向,对可能出的问题一点准备都没有。这种疏忽,很快让他吃了大亏。
就在那个时候,毛泽东也察觉到了,他心想傅作义肯定会小看敌人,于是心中慢慢形成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11月23号,东北野战军不动声色地对平津一带展开了大战。他们有73万大军,还加上了15万民工,加起来快一百万人了,分好多路悄悄出发,一路朝着太行山脚下的华北大平原,那片八百里宽的地方进军。
为了确保情报不被泄露,毛泽东巧妙地使用了一系列躲避侦查的手段,把情况隐藏得滴水不漏,让傅作义的军队完全摸不着头脑。
从那时候开始,两边的路就彻底分岔了。平津那块的军队还自以为挺安全呢,可死神的大军早就悄悄逼近,就差最后一哆嗦,就能把他们吓得魂飞魄散了!
【二、转折:毛泽东精心布局】
就在傅作义对共产党的军队动向一无所知的时候,毛泽东却已经悄悄地为将来要打的大仗做好了周全的安排。
士兵们中间有这样一句话:“黄河底下暗流多,这回咱们要把天下夺。”这话把毛泽东当时的决心说得明明白白。从1948年8月开始,毛泽东就开始琢磨怎么制定一个解放全华北的大计划。
所以,毛泽东亲自策划了一系列周密安排。他先让东北野战军从9月起暂停其他战斗任务,专心休整队伍,好为大仗来临积蓄足够的力量。
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又叫其他部队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布下迷阵。比如说,他让晓芝和陈谋的部队先别急着打太原;又叫华北纵队的7纵队去围着保定那儿的伪华北敌军,监视他们;还告诉东北野战军,千万别太早让人家发现自己的动静。
同时,毛泽东特地安排媒体对外界放出风声,说共军正在休息调整。他特别指示新闻单位大肆宣传共军在东北的许多“厉害”部队正在休整的消息,好让傅作义等国民党将领信以为真。
最重要的是,毛泽东给东北野战军挑了一条特别隐蔽的行军路线。他仔细分析了形势,觉得国民党军肯定会重点防守山海关那边,所以就下令让东北野战军从热河,经过喜峰口、冷口这些隐蔽的小路,悄悄进入华北,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为了让计划完美无缺,毛泽东精心规划了每支精兵部队的启程时刻和行进路径,以防被敌人察觉。他特地让驻守沈阳的重要部队延后出发,还叮嘱所有部队必须严格遵守晚上行军、白天隐蔽,以及利用迷彩进行伪装的行军规矩。
这些安排真是展现了毛泽东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正因为这样,东北野战军才能在几天时间里悄悄地前进了好几百里地进入关内,真是太让人惊叹了。
就在傅作义还迷迷糊糊的时候,毛泽东已经亲自带领大军在战场上纵横驰骋。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按照之前的计划,分批出发,沿着不同道路勇往直前,直取敌人老巢。
被人称为“狠角色”的大将林彪掌握着大量军队,一路从喜峰口猛攻到平津的核心地带。11月30日晚上,他带着指挥部离开了沈阳,第二天改坐汽车,绕过山海关,在12月7日来到了离平津只有几十里地的孟家楼。
毛泽东全心全意地筹划着这场战役,使出了浑身解数。反观傅作义,他似乎大大低估了毛泽东的毅力和智谋,对即将卷来的狂风巨浪毫无察觉。
这场震撼人心的大战,肯定会改变华北地区的局面,是两支军队拼死争夺的最后大比拼!
【三、关键时刻:潜伏百万铁军突然出击】
1948年快到年底的12月中旬,华北地区被寒冷的冬天笼罩得格外安静,就像是大风暴要来之前那种特别宁静的感觉。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哦。其实呢,早有一支雄壮的百万大军悄悄地躲在这片安静背后,就等着看好时机大干一场呢!
12月9号一大早,国军还在梦乡里呢,热河喜峰口那边就传来了马蹄声。一眨眼,一大队人马从山谷里冲了出来,沿着条隐蔽的小路,飞快地向关里赶去!
带头的是林彪直接指挥的东北野战军第四大队。作为毛泽东最倚重的人,这次林彪挑起了打头阵的重担。
“加速前进,全力攻打华北平原!”林彪一声号令,顿时好像战火纷飞。成千上万的骑兵挥手呐喊,气势汹汹地冲向目的地!
趁着黎明时分淡淡的雾气,第四纵队连夜赶路,一个晚上就走了90多里的路程。到了第二天清晨,他们已经来到了华北平原边上的山脚下。
同时,从不同方向赶来的共军队伍,也在这段时间里先后到达了指定的地方。东北野战军的主力,包括第三、第四纵队,还有陆军大学在苏家屯的校团,都是由林彪和罗荣桓亲自带领的。
所有队伍都避开了山海关,走了一条隐蔽的小道,悄悄进入华北里面,来了个战略大转弯。
根据战斗部署,共军的主力部队会从热河一直到平津地区快速前进,直接攻打平津的重要关口;而另一支西路部队会沿着平绥线行动,拦住国军的逃跑路线,给主力部队创造有利的战斗条件。
12月16日晚上12点左右,林彪带着的第三路军队已经打到了离平津只有大约50多公里远的蔚县。就在这个时候,第四路军队也在第二天一大早赶到了距离平津大概70多公里的地方。两路军队一起,不断对平津进行包围攻打。
威风凛凛的东北部队,无疑给国军来了个响亮的耳光,震撼人心!
到了12月22日半夜,东北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就是第三、第四纵队,还有陆军大学的校团,趁着黑夜悄悄地开始了攻打平津的大行动。几十万的战士们气势汹汹,一股脑儿地向华北的重要城市发起了最后的猛攻!
国军这时候才猛然发现情况不妙。他们赶紧连夜派出侦察飞机去探查,没想到看到了一幅震撼人心的场景:黑夜里,漫山遍野都是密密麻麻的军队,就像无数蚂蚁一样咆哮着,直朝着平津冲来!
赶紧通知大家!敌人的大部队已经快到平津城外了,马上就要开始大打出手了!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百万大军如洪水般涌来,平津的守卫士兵根本抵挡不住,一下子就全乱了套。
就这么一晚上的功夫,毛泽东悄悄指挥的这场战斗,完全扭转了之前的战略困境,让整个华北地区突然之间战火连天,乱作一团。而这场战斗的结果,也意味着平津两地注定要被攻占了!
【四、血战终局:国军溃败平津陷落】
12月22日晚上12点,东北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向平津发动了最后的全面进攻,揭开了决战的高潮。好几十万的战士们像潮水一样汹涌而来,把国军的防线冲得溃不成军。
林彪亲自带着第四纵队冲在最前面,像洪水猛兽一样冲向津浦铁路,把国军的最后逃跑路线给堵死了。这时候,第三纵队也趁机从西边猛攻平津城。到了第二天一大早,陆军大学校团的部队也加入了战斗。
面对这样强大的阵仗,平津作为华北的重要地方,守军根本抵挡不住。这几天来,他们之前所依靠的“东北野战军正在休整没法攻打”的想法,已经完全消失了。
傅作义将军,作为守军的总头头,终于发现情况不妙,急得那晚觉都睡不好。一听说丰台和永定已经被敌人占领了,他吓得脸色都白了。
但让人注意的是,就算这样,傅作义还是没能爽快地拿个主意。碰到问题尖锐的时候,他非但不做决定,反而开始没办法应对,互相推卸责任。
到了12月23号一大早,国军那边,像曲阳、永年这些关键地方也都守不住了。大批敌军像潮水一样涌来,把平津围了个水泄不通,城里的防线也被一点点攻破。
现在真是前后无路,平津城里城外都被敌人包围了,到处都是火光闪闪,炮声不断。为了抓住最后一点活命的机会,傅作义指挥官只能带着队伍往北快跑。
半夜时分,好几万精明的国军士兵带着伤痕累累的队伍,趁着黑夜悄悄离开了平津城。到了第二天早上,剩下的国军已经乱作一团,只能朝着北平方向逃命。
经过一番激战,东北野战军最终拿下了平津,这里变成了毛泽东争夺华北的重要地盘。这样一来,国军失去了平津这个重要地方,华北地区就乱套了,实力也大大减弱!
毛泽东高兴得不得了。他亲自跑到前线看了看,一见战果,乐开了花:“快看,咱们抓了多少俘虏啊!太行山这块绊脚石总算搬掉了,接下来咱们可以一路畅通无阻地进军冀鲁豫啦!”
没错,这场战役中敌军吃了大亏,光在平津地区就被抓了三万多士兵,还丢了大批重型武器和弹药。这时候,毛泽东趁机大声疾呼,立刻命令全军“向冀鲁豫地区进军”。
第二天,东北野战军抓住胜利的机会继续往前打。战斗势头越来越猛,很快扩展到了冀鲁豫的好多地方。没过几个月,国军的根据地就被一个个占领了,剩下的队伍只能跑到太行山里躲起来。
这场至关重要的恶战,让华北地区的局势大变样了。国军原本倚重的坚固后盾,一下子崩塌了;反观共军,那是战无不胜,像锋利的刀子切开竹子一样顺利。
这次平津大战,可以说是华北战场上一个超级重要的转折时刻。它让毛泽东一下子掌握了华北的主动权,还意味着国共两党的战争眼看就要进入最后的拼命阶段了。
【五、终极决战:国共两路军队相持不下】
平津失守后,国民政府的处境愈发艰难。东北野战军抓住时机,像潮水一般汹涌向前,直逼华北地区。
1949年1月,毛泽东亲自指挥,大举向冀鲁豫地区发起进攻。紧接着,这场被称为“平津大战”的战斗,在华北地区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两边人数差得多,毛泽东带着59万大军,而国军那边只剩下25万疲惫的士兵。这么说吧,国军现在已经是处于下风,处境非常不利了。
一月中旬的时候,两边军队在津南地方打了一场关乎胜败的大仗。国军里的步兵第六师冲到了永年和南牛营那儿,跟东北野战军面对面地摆开了阵势。
突然间,华北地区战火连天,两军在这块以往平静的平原上,展开了你争我夺的残酷战斗。
最后,经过整整一周的激战,国军在永年周边区域兵力大幅减少。国军步兵第六师只好保护伤员退到白庙防线,双方就这样僵住了。
二月中旬的时候,冀鲁豫那块地方又打了一场打了半个月的大仗。国民党头头阎锡山带着他的华北联军,在平绥线周边集结了十多万人马,打算把共产党的主力部队给打败。
两边的人在邯郸附近打得不可开交,拳打脚踢十分激烈。第二、第六、第七这几个部队,主要是牛津那边来的士兵,跟共产党的十多万人马对上了,战斗越来越火爆。
经过多次变动,国军终于在3月1日在安次一带站稳了脚跟,并且成功阻断了共军之前的补给路线。不过共军并没有善罢甘休,他们主动收缩了战线,调动精兵强将寻找机会突围出去。
到了3月10号,两军在正定打起了总攻。经过一连串激烈的战斗,国军总算是暂时挡住了共军想要冲出去的路口。
不过,共军并没有被挡住。他们不想一直挨打,很快就调转了主力的方向,在青县西北又摆好了阵势,给国军设下了重重埋伏。
在青县那边进行的这场激烈战斗中,两边打得不可开交,鲜血四溅。到头来,国军被敌军重重包围,武器也不足了,只好死守阵地。
从那时候起,一直到第二年的5月份,两边在冀鲁豫这块地方不停地打了好多仗,大的小的加起来有几百场,战线弯弯曲曲拉了好几百里地。
青县、正定、邢台这些地方,战场上满是血腥,惨烈程度让人心惊。就连在津浦铁路周边的大战,也让交战双方各自折损了上万兵马。
这次战斗,东北野战军虽然吃了大亏,但也狠狠教训了国军。国军的气势慢慢弱了下来,最后只能退到太行山以西防守。相反,共军稳稳地占据了河北的大部分地方。
两边人马在太行山一带远远地对着,华北平原上战火连天。这场争夺中原大战的关键时刻,已经到了最激烈、最要紧的关头!
#百家说史# #6月发文冲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