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梳楼
南航机长李煜众突然抄起尖刀,刺向两名领导。
同时被刺伤的还有两名工会干部,然后从15楼破窗而出。
就这样,这名年仅31岁,工作近10年的年轻机长,以最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看到这个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白日行凶连伤4人后选择跳楼自杀,这种故意伤人之罪没得洗,也不应被鼓励。
第二反应就是感到庆幸,因为遭遇职场不公选择针对领导激愤行凶,而不是在执飞过程中报复社会,至少也算是“冤有头债有主”。
所以李煜众的悲剧也引发一些同情,甚至有人认为不牵连无辜也是一种英雄主义。但我想提醒各位,不管怎么原因,行凶就是行凶,杀人就是杀人。法,不容情。
那么,李煜众在行凶前究竟经历了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最终失去理智,连伤4人?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怎么舍得抛下娇妻幼子,如此决绝地从15楼一跃而下?
根据知情人提供的消息,李煜众在单位的资质能力排查报告中,对“应知应会的规章和程序不掌握、不执行”,存在“通讯失效程序掌握不准确”、“驾驶舱门电子锁密码记不准”等问题。
然后结论是:降级培训。进行FCOM和运行手册系统性的全面培训,由分部、安技室、飞行部三级进行理论考核合格后,降为Z机长航线运行至少50小时、4个起落后再次进行航线监察,通过后恢复原资质运行。
这份报告,对于一个工作近10年的飞行员来说,无异于是对其专业能力的致命羞辱。这意味着他不仅要和新人一样回炉重造,还要降级降薪等待漫长的考核期,最后等全部考核通过才能恢复飞行。
实事求是说,如果李煜众真的消极怠工、专业不合格,那么南航对于他的降级培训结论都不为过。毕竟飞行无小事,连基本的应知应会都不掌握,甚至连驾驶舱门密码都记不住,谁敢冒险让他飞?
但我想追问的是,作为一名飞行多年的C类机长,他当初是怎么通过考核、怎么当上机长,又是如何安全飞行这么多年的?是混水摸名一直不合格,还是以前很优秀,现在突然就不合格了?
我想李煜众肯定也想不通,所以才要去找领导理论。找的是谁呢?直接领导、飞行部书记黄某某和飞行部经理李某某。显然,李煜众并不认可这份考核报告。但,领导作出的决定,怎么可能随便更改呢?
毕竟,领导代表的就是组织。所以沟通自然是不愉快的,而李煜众也越来越激动。此时工会领导才姗姗来迟,但为时已晚。李煜众已经失去理智,拿起匕首就刺向领导,连带两个拉架的工会领导也被划伤了。
工会主席在场却未能阻止悲剧,这说明工会职能有名无实,维权机制形同虚设。如果工会早点介入,如果领导及时沟通,或许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说句难听话,这样的悲剧发生在南航尤其不应该。
因为你是航运公司,除了专业能力外,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尤其重要。至少从这起事件来说,李煜众即使专业素质过关,精神层面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好在他没有选择无差别报复,而是直面不公。
至于是否真的不公,我们尚且不得而知,至少在李煜众这里,他是这么认为的。而这种因为立场不同而产生的干群矛盾比比皆是。绝大部分人选择忍气吞声,只有少部分才会选择与领导硬刚。
李煜众显然属于后者。他走进领导办公室那一刻,至少是带着预期的,那就是希望自己的申诉能得到领导的理解和认可,并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但事实上大家都清楚,这种申诉基本无效。
这里我想展开说一下,一个飞行多年的机长怎么会突然在基础考核中失忆?各行各业这种流于形式的“应知应会”有多少必要性与合理性?同一套标准,为何有人永远“待改进”,有人年年优秀?
据我所知,不仅仅是央国企,在医院、学校等行业,很多考核基本都是按季甚至按月进行,这种走向异化的考核评估,甚至变成某些领导的“服从性测试”,打着规章制度的幌子实施合法伤害,默认职场霸凌。
而这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往往都是最一线的劳动者。比如讲台上的老师,病房里的医护、航空公司的飞行员,等等。他们本来就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还要琢磨着如何跟行政搞好关系,不然随便一次考核都能让你沦为待改进。
而我们的各级工会职能偏向弱化,有些工会主席办公室的茶具比维权报告还多。真正需要帮职工维权时,又选择和稀泥,甚至变相打压。当考核变成权力的打手,当制度失去人性的温度,暴力就将成为极端者最后的“匕首”。
虽然李煜众的行为极不可取,但他的每一刀都是刺向考核异化的黑箱,刺向制度困境的呐喊。数据显示:民航机长年均飞行超900小时,32%存在焦虑症状,30%机长曾因考核原因被迫转行,全行业仅15%设心理辅导岗。
李煜众的悲剧也撕开了航司“关爱飞行员心理健康”的谎言,某航明文规定“主动咨询者停飞3个月”,有的心理评估问卷竟由直属领导打分,而对于大量维权投诉,则大部分选择内部消化。
所以当我们谴责李煜众不该拿起匕首对话时,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考核制度是否合理,我们的工会职能是否履行,我们的心理关爱是否到位,我们的劳动尊严是否保障。
不是每个人都适应投机钻营的职场环境,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逆来顺受的抗压能力,与其像老胡那样劝大家向下比较自我调节,不如从制度入手,砍掉那些让人发疯的软刀子!
在李煜众妻子的眼里,丈夫是一个主动请缨抗疫飞行的英雄机长,也是一个热衷公益的阳光青年,怎么会突然情绪崩溃行凶伤人呢?
据说悲剧发生后,南航连夜给办公楼加装防爆玻璃。我想说的是,当制度成为伤人的软刀子,再厚的玻璃也挡不住失衡的人心。
对于所有民航来说,安全落地的不仅是飞机,还应包括每个从业者的尊严。
我知道我们不该共情李煜众,但并不影响我们向变态的职场文化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