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就这么一个288分,竟然把整个网络都给炸锅了!
这两天,河南一个女孩子查分288分全家狂欢的视频,简直火得一塌糊涂。刚开始大伙儿都夸这家人心态好,连官媒都出来点赞,结果没想到事情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这家人一夜之间就从“清流典型”变成了“炒作嫌疑犯”。
这事儿到底咋回事?咱们慢慢说道说道。
一场本该平常的查分,却意外成了全网焦点
那天晚上12点一过,小梦(化名)就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手里攥着手机,准备查自己的高考成绩。说不紧张那是假的,毕竟这可是决定人生走向的关键时刻。
她妈在旁边拿着手机录像,想记录下这个重要时刻。输入准考证号,点击确认,那几秒钟感觉比一年都长。
屏幕上跳出来的数字:288分。
按理说,这个分数在河南这样的高考大省,连个像样的专科都够呛。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把所有人都给整懵了。
小梦没有哭,没有闹,反而“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她爸妈也没有愁眉苦脸,而是跟着一块儿乐开了花。
“爸,这你还嫌弃啊?我高三下学期模考那会儿,哪次能摸到200分的边儿?这回288分,可不就是我考得最好的一次!”小梦这话说得理直气壮,脸上写满了满足。
这家人的反应简直让人大跌眼镜。在这个分数就是命根子的年代,居然还有人能对288分如此淡定,甚至还能高兴得跟过年似的。
第二天中午,她妈特意给闺女做了一桌好菜庆祝。一边夹菜一边说:“闺女,你就甭管那卷子上写的是几,妈就要你吃得香、睡得好、开开心心的,这比啥都强!”
听到这话,小梦眼圈都红了,埋着头闷闷地应了一声。
这段视频一上传,直接就炸了。网友们纷纷被这种质朴的温情给感动了,各种夸赞铺天盖地地涌过来。
“这样的家庭氛围真是太难得了!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该多幸福!”
“一颗健康快乐的心比一万个高分都重要!”
“现在这种不焦虑的家长简直是稀有动物啊!”
一时间,这平凡的一家三口成了网上的“清流代表”,大家都在感慨他们能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保持如此平和的心态。
风向突变,温情佳话秒变翻车现场
不过话说回来,网上的事儿就是这样,风向说变就变,比翻书还快。
就在大家伙儿还沉浸在这份温情里的时候,当天晚上这家人竟然开直播了!
镜头前,还是那张白天让人心疼的母女俩的脸,不过这次妈妈显然是有备而来,熟练地跟屏幕前的观众打着招呼,还把有点儿拘谨的闺女往镜头前拉。
刚开始还算正常,就是回答一些网友的问题,分享一下当时的真实感受。可是没多久,直播间里就开始有人刷礼物了,而且还不是小打小闹,什么“火箭”、“跑车”、“嘉年华”,这些平时只在大主播那儿才能见到的大额礼物,在这个讨论高考成绩的朴素直播间里刷得飞起。
网友们的反应就像是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瞬间就炸锅了。
“我就说嘛,哪有这么‘佛系’的!合着在这儿等着呢!”
“前面那出温情戏,全是演给咱们看的?就为了现在割韭菜?”
“算盘珠子都快崩我脸上了!这变现速度我真服了!”
更要命的是,有网友眼疾手快地扒出了这位妈妈的“老底”——她早就是个拥有十多万粉丝的博主,平时专门拍探店视频,什么饭店打折、超市特惠,那叫一个门清儿。
这下子,事情的性质就完全变了。原本那份被大家解读为“通透豁达”的淡定,现在在不少人眼里完全变了味儿。连带着小梦也开通了自己的账号,开始走流量变现的路子。
两极分化的舆论,撕裂的价值观
这事儿一出,网上直接分成了两派,吵得跟开了锅似的。
反对派的声音特别激烈:
“高考是啥?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大事!在河南连本科线都够不着,结果全家还又拍视频又欢呼,那模样跟中了状元似的!转头就开直播收礼物,这不是明摆着把‘考得差’当卖点吗?”
“最怕的就是带坏其他孩子,让他们觉得书不用好好念,考砸了还能当网红赚大钱,那谁还肯埋头苦读?这传递的是啥价值观?‘读书无用,炒作致富’?”
“什么‘清流’?全是剧本!她妈早就是博主,等着这一刻引流呢!这不是拿孩子的高考当跳板炒作是啥?”
支持派也不甘示弱:
“288分咋了?天塌了还是地陷了?人家自己都说了这是考得最好的一次!开个直播回应网友有错?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轮得着外人指手画脚?”
“288分在河南是上不了好大学,但选个高职学门手艺也能吃饭。人家女儿有表达天赋,妈妈又干这行,遇到天上掉下来的流量,试试水挣点补贴有错?”
“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这家人没打没骂孩子,没逼她复读,还能笑着鼓励,让孩子勇敢面对现实,这心态不值得夸?”
说白了,这家人踩中的可能正是当下最敏感的那根神经——教育到底该教孩子脚踏实地,还是要教他们一夜成名?
反思:分数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什么?
说句实在话,这事儿闹到现在这个地步,其实暴露出的问题比288分本身要深刻得多。
第一个问题是,咱们对“成功”的定义是不是太单一了?非得考上985、211才算成功?288分就活该被人瞧不起?这种思维本身就有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普通人家遇到意外的关注和流量,该不该抓住机会改善生活?有人说这是投机取巧,有人说这是抓住机遇。到底谁对谁错?
第三个问题是,网络时代的价值观到底该如何引导?是坚持传统的“书中自有黄金屋”,还是拥抱新时代的“流量就是生产力”?
不过话说回来,这家人的做法确实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毕竟高考这事儿,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还是人生的重要关口。如果真的因为这种“佛系”态度影响了其他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那问题就严重了。
同样,利用孩子的高考成绩进行商业变现,这个度也确实需要把握好。毕竟孩子的未来比短期的流量收益更重要。
结语:多元化的成功,需要更包容的社会
说到底,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争议,根本原因还是咱们的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太过狭隘了。
288分确实不高,但这不代表这个孩子就没有价值,就没有未来。相反,能在这样的成绩面前保持乐观和自信,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至于流量变现这事儿,只要不违法不违规,不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其实也没必要上纲上线。毕竟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得关注和收益的权利。
关键是要把握好度,既不能让孩子觉得“读书无用”,也不能因为一次的成绩就否定一个人的全部。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快乐比分数更珍贵。或许这才是这个288分的故事真正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对于这件事,你觉得这家人的做法是对是错?在当今这个时代,咱们该如何平衡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新兴的价值观?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