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增持的动作在A股市场掀起波澜。四大投资主线、15只核心标的浮出水面,2024年春季行情能否由此逆转?政策底与市场底之间,谁才是投资者真正的“安全垫”?这场资金与信心的博弈,你站哪一边?
今年以来,“国家队”万亿级别增持已成A股最亮眼风景线。从证监会披露数据看,仅2月-3月期间,中证金融、汇金公司等累计净买入金额突破3200亿元人民币。其选定方向主要集中于金融权重、科技龙头、消费白马和新能源龙头。这些板块不仅承担着稳定指数的大旗,更被寄予经济结构升级的新希望。
先来看金融权重板块。在陆家嘴金融交易会上,多位银行高管直言:“大型国有行资本充足率持续提升,为稳增长提供坚实后盾。”据Wind终端统计,截至2023年底,中国平安(60131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7%,工商银行(601398)不良贷款率降至1.36%。这些“压舱石”企业现金流充沛,是外资机构首选配置对象。但业内也有分歧。中信证券认为短期内利差收窄压力仍存,而中金公司则强调资产质量改善带来的估值修复空间。
再说科技龙头。“卡脖子”难题下,本土半导体、新能源设备等细分领域迎来窗口期。例如三安光电(600703)2023年Q4毛利率环比提升2.5个百分点;韦尔股份(603501)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12%。某券商首席向笔者透露:“技术壁垒越高,受益政策红利和行业景气反转概率越大。”不过,也要警惕部分概念炒作脱离基本面,这一点从近期创业板指数回撤幅度可见一斑。
消费白马依然穿越周期。以贵州茅台(600519)、伊利股份(600887)为代表的大市值消费品企稳迹象明显。据同花顺行业热度榜显示,一季度食品饮料板块涨幅居前,其中伊利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加8.9%。但也有观点提醒:人口结构变化及新兴品牌冲击对白马企业提出新挑战,“护城河”需不断加固。
新能源龙头方面,比亚迪(002594)、隆基绿能(601012)的全球化布局正在提速。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海外销量同比翻番;隆基绿能发布公告称,其TOPCon电池量产效率创新高。不过,从产业链调研来看,下游需求恢复尚待观察,部分二线厂商出现库存积压现象。
上述四条主线背后,是政策暖风频吹与估值洼地共振效应。如财政部最新发布《关于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通知》,对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延长至2027年底。同时,“注册制改革”、退市常态化等制度建设加快落地,为优质企业腾挪更大发展空间。但春天并非普照,每一次结构性去杠杆,都意味着个股分化将进一步拉大——这也是当前不少公募基金经理频繁调仓换股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投资者误以为“跟随国家队必赚无疑”。其实,从历史回报率看,即便是被增持标的,也存在阶段性调整风险。例如2015年救市期间,多数蓝筹虽获短暂支撑,但半年后仍经历较深调整。因此,把握业绩确定性、技术壁垒和现金流护城河远比盲目追热点更重要。这一点,在今年医药生物、新能源汽车两个细分赛道表现尤为突出——优质公司逆势上涨,而弱势标的一路下探。
结合当前环境,有三点操作建议值得关注:
1. 资产配置上适当均衡,可考虑50%核心蓝筹+30%成长型科技+20%防御类消费组合,以降低单一赛道波动风险。
2. 行业选择时紧盯财报数据与ESG治理水平,对照Wind ESG风险模型筛查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企业。
3. 定期审视自身持仓结构,对阶段涨幅过大的热门个股及时止盈,将收益锁定落袋为安,同时预留一定现金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机会窗口。
在华泰证券研究所走访过程中,有分析师表示:“未来半年A股市场或呈现‘慢牛震荡’格局,大盘蓝筹与创新成长轮动交替,但最终胜出的还是那些具备长期竞争力和稳健财务指标的公司。”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你觉得跟随国家队资金就一定稳赚吗?如果春天不是普照每个人,该如何守住自己的财富之门?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