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退休金又涨了。
这本来是个好消息,但不少年轻人却高兴不起来,甚至有点“扎心”。
为什么?因为退休金的钱,是从现在上班的年轻人交的社保里出的。
退休金涨得越多,年轻人交的钱就越多。
有人调侃:“我们交的社保,养的不是未来的自己,而是现在的退休大爷大妈。”
这话虽然有点极端,但确实反映了部分年轻人的真实心态——他们担心,等自己退休时,养老金还能剩多少?
1. 年轻人为什么“又爱又恨”退休金上涨?
爱的理由:看到希望,才有动力交社保
退休金年年涨,至少说明一件事:国家在努力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这让年轻人觉得,社保体系是稳定的,自己将来退休时,也能拿到钱。
如果退休金一直不涨,甚至缩水,那年轻人更不愿意交社保了。
毕竟,谁愿意每个月交几千块,最后可能“打水漂”呢?
恨的理由:压力山大,未来却充满未知
但现实是,年轻人现在的生活压力已经够大了——房贷、车贷、养娃、医疗、教育……
哪一样不要钱?
而社保缴费基数每年都在涨,意味着工资没涨多少,但社保扣得更多了。
有人算过一笔账:
月薪1万,社保个人部分扣掉约2000元
(养老+医疗+失业+公积金)。
如果社保基数再涨5%,每个月到手又少100多。
更扎心的是,年轻人担心自己老了可能领不到那么多退休金。
为什么?
因为中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3个年轻人养1个老人,未来可
能是1个年轻人养3个老人。
“我们现在交的钱,够养未来的自己吗?”——这是很多年轻人的灵魂拷问。
2. 年轻人对退休金的三大质疑
(1)代际公平:我们是不是在“养别人”?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是“现收现付”,也就是现在年轻人交的钱,直接发给现
在的退休老人。
这本来没问题,但问题是:
上一代人退休早、缴费少,但退休金高(尤其是体制内)。
年轻人缴费多、退休晚,未来能领多少却不确定。
有人吐槽:“我们交的社保,养的不是未来的自己,而是现在的退休大爷大妈。”
(2)体制内外差距:为什么退休金差这么多?
同样是退休,公务员、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可能是普通企业职工的2-3倍。
比如:
某国企退休职工,每月拿3000元。
同级别的公务员,退休金可能6000+。
年轻人看到这种差距,心里难免不平衡:“我们交一样的社保,凭什么退休
后待遇差这么多?”
(3)可持续性:养老金会不会“穿底”?
最让年轻人焦虑的是,养老金未来可能不够用。
根据统计:
2023年,全国养老金缺口已超万亿。
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4亿,养老压力巨大。
年轻人担心:“等我们退休时,养老金还能发得出来吗?”
3. 年轻人开始“自救”:不靠社保,靠自己
既然对社保的未来没信心,年轻人怎么办?
答案是:自己攒钱养老!
(1)个人养老金账户:国家鼓励,年轻人尝试
2022年,国家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允许每年存1.2万,退休后可以取
出来,还能抵税。
不少年轻人已经开始尝试,毕竟钱在自己手里,比指望社保更踏实。
(2)商业保险、基金定投:年轻人养老新选择
除了社保,很多年轻人开始买商业养老保险、基金定投、甚至囤黄金,为
未来做准备。
有人调侃:“80后靠社保,90后靠投资,00后靠爸妈……”
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反映了年轻人的心态变化——他们不再完全依赖国
家养老,而是更相信“自己赚钱自己花”。
4.年轻人要的不是反对涨退休金,而是公平和希望
年轻人并不是反对涨退休金,而是希望:
社保制度更公平(体制内外差距缩小)。
未来有保障(别等我们老了,养老金发不出来)。
缴费负担别太重(工资不涨,社保越扣越多)。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年轻人只会越来越不愿意交社保,甚至想方设法“避
缴”。
养老问题,不是老年人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未来的退休老人。
如果年轻人对未来没信心,谁还敢生娃?谁还敢消费?谁还敢安心工作?
所以,退休金可以涨,但年轻人也需要一个看得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