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最高统帅的一句“他们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让1970年的庐山会议有了剑拔弩张的杀气。这话指的是谁?大家都明白是林彪!缘何而起?史书上记载的是关于“设不设国家主席”之争!这个答案好像也无可非议。但殊不知,毛主席建议“不设国家主席”并非针对林彪,这背后有两大原因,且都与林彪无关!
正文:
1970年3月8日,毛泽东提出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意见,同时提出关于改变国家体制、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
毛泽东提出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一是与错误地打倒国家主席刘少奇相联系,二是与错误地得出的所谓“大权旁落”的教训相关联,这两大原因都与林彪无关!
3月9日,中央政治局遵照毛泽东的意见,开始了修改宪法的准备工作。
3月16日,中央政治局就修改宪法的指导思想和修改宪法中的一些原则性问题,向毛泽东写了《关于修改宪法问题的请示》,毛泽东阅批了这个请示。
3月17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了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问题。
4月11日,林彪提出要毛泽东任国家主席的意见,说:“否则,不合人民的心理状态。”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多数人同意由毛泽东任国家主席的意见。
4月12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关于林彪的意见的报告上批示:“我不能再作此事,此议不妥。”
4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第三次提出他不当国家主席,不设国家主席。
他说:“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炉火上烤。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
毛泽东用三国故事,坚决表示不再任国家主席,坚持不再设国家主席,但林彪持不同意见。
5月中旬,林彪对吴法宪说:“他主张设国家主席,不设国家主席,国家没有一个头,名不正言不顺。”林彪要求吴法宪和李作鹏在宪法工作小组会上,提出写上“国家主席”一章。
设不设国家主席当然可以有不同意见,也许林彪认为要毛泽东当国家主席这种意见由他林彪提出为好,问题在于叶群把四届人大看成 “权力再分配”的会议,阴谋乘机串联一些人坚持设国家主席, 最好让林彪担任国家主席。
7月,叶群私下对吴法宪说:“如果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
林彪身为中共中央唯一的副主席,地位仅在毛泽东一人之下,身体又的确很不好,他是不是对任国家主席很感兴趣,不得而知。即便是林彪想当国家主席,这也是正常心态。叶群的阴谋活动,他是不是知道,也不得而知。
7月中旬,在中央修改宪法起草委员会开会期间,毛泽东第四次提出不设国家主席。他指出,设国家主席,那是形式,不要因人设事。
毛泽东的再三强调,叶群是充耳不闻,她于8月初私下对吴法宪说:“林彪的意见还是要坚持设国家主席,你们应在宪法工作小组提议写上这一章。”
8月13日下午,吴法宪在宪法工作小组会议上说“有人利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伟大谦虚贬低毛泽东思想”。
在会议中间,吴法宪打电话将会议情况告诉了黄永胜,黄即报告了林彪,林彪说:吴胖子放炮放得好。
8月13日晚和14 日下午,叶群分别打电话给陈伯达和黄永胜,要他们准备关于天才方面的和“四个伟大”(“伟大导师、伟大统帅、伟大领袖、伟大舵手”)的语录,要他们坚持要求设国家主席。
在设不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上,呈现复杂的情形。林彪与毛泽东的意见不同,而江青一伙拥护毛泽东的意见,张春桥曾经提出可以把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写上宪法,但却被林彪一伙抓住不放,遭到了猛烈的攻击。
那么,一贯“紧跟”毛泽东、“主席划圈我划圈”的林彪,何以敢于与毛泽东持不同意见呢?
可能林彪认为必须由他出面推举毛泽东任国家主席,以此还可以打击江青一伙;也可能林彪利令智昏。
当然,林彪与叶群之间也可能存在矛盾,因为无法断言叶群的阴谋活动是否为林彪所授意。——这也是一个重要背景。
在起草九大政治报告问题上,毛泽东改组起草小组,自然不是毛泽东对林彪满意的表示,林彪也未必不耿耿于怀。
而张春桥、姚文元起草的报告稿与陈伯达起草的报告稿大相径庭, 或多或少地象征着毛泽东与林彪关于“九大”以后主要任务的看法上的分歧。这也是一个重要情况。
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九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55人,候补中央委员100人。
8月2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全会的方针:要把这次会议开成一个团结的、胜利的会,不要开分裂的、失败的会。这不是一般化的方针,而是针对两个集团说的。
林彪、陈伯达在会上又提设国家主席和要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的问题,再一次受到毛泽东的反对。毛泽东说:谁要当国家主席,就可加上。
8月23日,九届二中全会正式开幕。周恩来宣布了全会的议程:(一)讨论修改宪法问题;(二)讨论国民经济计划问题;(三)讨论战备问题。
林彪在开幕会上发表了讲话。他说:“这次我研究了这个宪法,表现出这样的一种情况的特点,一个是毛主席的伟大领袖、国家元首、最高统帅的这种地位。 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他的这段话,不仅把“国家元首”即国家主席强加给了毛泽东,而且还写下了在“指导思想”上做文章的伏笔。
林彪还用唯心主义的“天才”观点颂扬毛泽东,并且影射攻击同意不设国家主席的人说:
“毛主席的这种领导可以说是我们胜利的各种因素中间的决定因素。”
“这个领导地位,就成为国内国外除极端的反革命分子以外,不能不承认的。”
“我们的工作的前进或后退,是胜利或者是失败,都取决于毛主席对中央领导地位是巩固还是不巩固。”
“胜利以后这二十年,特别是在文化革命这个时期以来,继续和更加证明毛主席思想的作用。”
“我们说毛主席是天才的,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
“毛主席个人的这种天分、学问、经验来创造出新的东西来。”
康生在开幕会上报告了毛泽东历次对修改宪法的意见和修改宪法的过程。
到会同志大都以为林彪的讲话是代表中共中央致的开幕词,没有强烈反应。
叶群则到处散布林彪讲话是毛泽东事先同意的。她还在背地里要吴法宪告诉李作鹏、邱会作:要在各 组发言,如果你们不发言,林彪讲话就没有根据了;林彪讲话没有点名,你们发言也不要指名;串联空军、海军、总后的一些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在会上发言。
如此一来,对于陈伯达、叶群、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来说,林彪的讲话不啻是个动员令。
吴法宪在当晚中央政治局讨论国民经济计划的会议上提出,要全会第二天听林彪讲话的录音、学习林彪的讲话,得到政治局的同意。
散会后,林立果对吴法宪说:林彪表扬你,说你又“立了一功”。
陈伯达于8月23日自拟了 “国家主席”的宪法条文,又与叶群连夜选编称天才语录。
吴法宪于23日、24日、25日先后同王维国、陈励耘等人说要坚持设国家主席,对其中有些人还讲过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还于23日打电话给还在北京的黄永胜,传达林彪的讲话。
黄永胜按照林彪的讲话的口径,讲了起草讲话草稿的要点:拥护林彪的讲话;要指出有人反对在新宪法中写上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有人说天才是“讽刺”,这是反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的(十一中全会公报有“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提法);长期以来,我们党内有许多情况不正常。
8月24日下午,陈伯达、叶群、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根据林彪23日的讲话,分别在全会的华北组、中南组、西南组、西北组发言。
陈伯达在华北组说:
“林副主席说:这次宪法中肯定毛主席的伟大领袖、国家元首、最高统帅的地位, 肯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写上这一条是经过很多斗争的,可以说是斗争的结果。”
“现在竟然有人胡说‘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全面地继承、 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些话是一种讽刺。”
“有人利用毛主席的谦虚,妄图贬低毛泽东思想。”
“文化大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以后,有的人居然怀疑十一中全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公报,这是不是想搞历史的翻案?”
“有的反革命分子听说毛主席不当国家主席,欢喜的跳起来了。”
叶群在中南组说:
“林彪同志在很多会议上都讲了毛主席是最伟大的天才。说毛主席比马克思、列宁知道的多、懂的多。难道这些都要收回吗?坚决不收回,刀搁在脖子上也不收回。”
吴法宪在西南组说:
“这次讨论修改宪法中,有人竟说毛主席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个讽刺’。我听了气得发抖。这是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就肯定下来的,林副主席《再版前言》中肯定下来的,怎么能不写?不承认,就是推翻了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决议,推翻了林副主席的《再版前言》。”
“也在警惕和防止有人利用毛主席的伟大谦虚来贬低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吴法宪在小组会上与张春桥唇枪舌剑,大吵了起来。
李作鹏在中南组说:
“有人在宪法上反对提林副主席。所以党内有股风,是什么风?是反马列主义的风,是反毛主席的风,是反林副主席的风,这股风不能往下吹,有的人想往下吹。”
“有人连‘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他都反对,说不符合历史。”
邱会作在西北组说:
“对毛主席思想态度问题,林副主席说‘毛主席是天才,思想要全面继承、捍卫……’这次说仍然坚持这种观点。为什么在文化革命胜利、二中全会上还讲这种问题,一定有人反对这种说法,有人说天才、创 造性发展……是一种讽刺,就是把矛头指向毛主席、林副主席。”
与会者不少人出于对毛泽东的崇敬,真心拥护毛泽东任国家主席,纷纷积极附和。
如一位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同志24日下午在华北组说:
“我完全拥护林副主席昨天的讲话。”
“刚才听陈伯达同志的发言,我也同意。这种情况是很严重的。我们党内还有这样的野心家,这是没有刘少奇的刘少奇路线,是刘少奇反动路线的代理人。”
“另有一点建议,根据中央办公厅机关和八三四一部队讨论修改宪法时的意见,热烈希望毛 主席当国家主席,林副主席当国家副主席。”
在小组会上,没有人提出林彪当国家主席。
陈、吴、叶、李、邱的发言,不指名地反对江青一伙。在全会上,他们固然可以发表意见,但是失算了:
第一,他们言下之意,是有人反对毛泽东当国家主席;但正是毛泽东本人提出他不当国家主席,也不设国家主席。早在1958年1月,毛泽东就提出不当国家主席。从1970年3月到8月,毛泽东还多次讲过不再重新担任国家主席和不设国家主席的问题。
第二,他们说有人反对提毛泽东是“天才”,说“天才”是“讽刺”;但正是毛泽东本人,在八届十二中全会讨论九大党章时, 两次圈去新党章草案上的三个状语(即“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
当时,有人根据全会一些同志的意见,对毛泽东说:“这三个词是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新党章不写不好吧? ”但毛泽东指出,党的代表大会,有权修改以前的任何文件。八届十二中全会传达和讨论了毛泽东的意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和政治报告都没有写这个状语,宪法修改草案也没有写这三个词。
第三,他们说“毛泽东思想是全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是经过他们斗争才写入宪法草案的;不写入已成过去,但是修改宪法小组已在8月12日将这句话写在草案的序言里。8月13日,这句话由序言移至总纲第二条。8月14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没有任何争论就通过了。
这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8月24日晚,李作鹏写信给叶群,密商进攻的策略。信的全文是:“叶群同志:今天简报看了一下,是比较抽象的接触了问题,没有更多实质性问题,似可以发,请你再过目。致于我们两人发言的书面材料,可以整理,但在简报上不挂号为机动,你意如何?李作鹏8月24日”。这是一个铁证。
由于种种原因,到会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觉察叶群等人的阴谋。以华北组为例来说明问题。李雪峰、吴德、解学恭3人签发的、大会秘书处印发的中国共产党九届二中全会第6号简报(华北组第2号简报)(1970年8月24日)说:
“大家热烈拥护林副主席昨天发表的非常重要、非常好、语重心长的讲话。认为林副主席讲话,对这次九届二中全会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大家听了伯达同志、××同志在小组会上的发言,感到对林副主席讲话的理解大大加深了。特别是知道了我们党内,竟有人妄图否认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当代最伟大的天才,表示了最大、最强烈的愤慨,认为在经过了四年文化大革命的今天,党内有这种反动思想的人,这种情况是很严重的,这种人就是野心家、阴谋家,是极端的反动分子,是地地道道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是没有刘少奇的刘少奇反动路线的代理人,是帝修反的走狗,是坏蛋,是反革命分子, 应该揪出来示众,应该开除党籍,应该斗倒批臭,应该千刀万剐,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
简报还说:大家“衷心赞成”小组会上有人提出的“在宪法上,第二条中增加毛主席是国家主席,林副主席是国家副主席”和“宪法要恢复国家主席一章”的建议。(林彪让秘书把这份简报讲给他听,听后说:“听了那么多简报,数这份有分量,讲到了实质问题。”)
这是尖锐而复杂的斗争。它有紧密关联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叶群秘密指挥夺权。她以为喧嚷一番“天才”论,推举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而毛泽东已一再表示不能重新担任,国家主席的职位则非林彪莫属。她还是采用“捧杀”策略,以为如此既可以蛊惑人心,又可以万无一失。
但是毛泽东提出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除了他自己不愿重新担任而外,它的特定含义显然首先就是不同意由林彪任国家主席。他对于叶群等人玩弄权术、攫取权力非常愤慨,后来在外地巡视时尖锐地批评:“一句就是一句,怎么能顶一万句。不设国家主席,我不当国家主席,我讲了六次,一次就算讲了一句吧,就是六万句,他们都不听嘛,半句也不顶,等于零......名曰树我,不知树谁人,说穿了是树他自己。”
另一方面,也许是更具有实质性的方面,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之间钩心斗角,争权夺利。不设国家主席就是不由林彪任国家主席,这对江青集团有利,因而江青集团始终坚持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他们坚持这个意见并不代表党和人民的利益,而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并且企图攫取更多更大的权力。
两个集团在九届二中全会小组会上的争斗,本质上就是两个集团之间“权力再分配”的争斗。
8月25日,江青一伙向毛泽东反映了情况,揭露了问题 。怎么办呢?如果小组会继续开下去,由毛泽东任国家主席、由林彪任国家副主席的意见十之八九要占上风,这种局面是毛泽东不希望出现的。
如果毛泽东在全会上讲一次话,表明自己的态度,肯定可以使讨论情况改变,但是他不愿意这么做。因为他已经看出来是有人捣鬼,所以上述两个办法都为他所不取。
8月25日,毛泽东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中央全会分组会议立即停止讨论林彪8月23日的讲话,收回华北组第二号简报。
8月26日、27日,周恩来、康生连续同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谈话,并要求吴法宪作检讨。
吴法宪于28日晚报告了林彪。林彪对他说:“你没有错,不要作检讨。”又说:“我们这些人搞不过他们,搞文的不行,搞武的行。”
阴谋被戳破后,林彪一伙惶恐不已,生怕自己大祸临头。黄永胜上山后,得知形势突变,立即就销毁了他的讲话稿。叶群私自撕下了她在中南组的发言记录。邱会作也一再提出,要从会议记录中剪去他的发言记录。
8月26日以后,叶群不断打电话安抚吴法宪说:“你犯错误不要紧张,还有林彪、黄永胜在嘛!只要不牵扯到他们二人就好办,大锅里有饭,小锅里好办。”
8月31日,毛泽东写了《我的一点意见》,在全会印发。印发前给林彪看过。全文如下:
这个材料是陈伯达同志搞的,欺骗了不少同志。第一,这里没有马克思的话。第二,只找了恩格斯的一句话,而“路易·波拿巴特政变记”这部书不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第三,找了列宁的有五条。其中第五条说,要有经过考验、受过专门训练和长期教育,并且彼此能够很好的互相配合的领袖,这里列举了四个条件。别人且不论,就我们中央委员会的同志来说,够条件的不很多。例如,我跟陈伯达这位天才理论家之间,共事30多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就从来没有配合过,更不去说很好的配合。仅举三次庐山会议为例。第一次,他跑到彭德怀那里去了。第二次,讨论工业七十条,据他自己说,上山几天就下山了,也不知道他为了什么原因下山,下山之后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一次,他可配合得很好了,采取突然袭击,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我这些话,无非是形容我们的天才理论家的心(是什么心我不知道,大概是良心吧,可绝不是野心)的广大而已。至于无产阶级的天下是否会乱,庐山能否炸平,地球是否停转,我看大概不会吧。上过庐山的一位古人说:“杞国无事忧天倾”,我们不要学那位杞国人。最后关于我的话,肯定帮不了他多少忙。我是说主要的不是由于人们的天才,而是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我同林彪同志交换过意见,我们两人一致认为,这个历史家和哲学史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人的知识(才能也属于知识范畴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才有的,是唯心论的先验论,还是唯物论的反映论,我们只能站在马、列主义的立场上,而决不能跟陈伯达的谣言和诡辩混在一起。同时我们两人还认为,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问题,我们自己还要继续研究,并不认为事情已经研究完结。希望同志们同我们一道采取这种态度,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上号称懂得马克思,而实际上根本不懂马克思那样一些人的当。
《我的一点意见》是严厉批判陈伯达的,指出陈伯达有“野心”。为什么要“揪出”陈伯达,陈伯达的“野心”是什么,这些都是可以研究的问题。这篇文献稳住了林彪,而林彪绝不会不有感于心。全会同意毛泽东的意见,揭发和批判了陈伯达。在分组会议上发表了错误言论的吴法宪等人,在全会上也受到了批评。
8月31日,叶群、黄永胜召集吴、李、邱布置统一口径,强调山下山上没有联系,在小组会上发言不要牵涉林彪,黄、吴、李、邱只讲自己,互不涉及。
8月31日至9月6日晚,黄、 吴、叶、李、邱在黄的住处,交谈各组的会议情况。
全会于9月6日基本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通过了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建议:进行必要的筹备工作,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四届人大;批准了国务院关于全国计划会议和1970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批准了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战备工作的报告。
结语:
9月6日,九届二中全会闭幕。在闭幕会议上,毛泽东对党的路线教育问题、高级干部的学习问题、党内外团结问题,发表了重要的意见。
毛泽东在讲到高级干部读马、列的几本书的问题时说:
“现在不读马、列的书了,不读好了,人家 (按指陈伯达)就搬出什么第三版(按指《恩格斯、列宁、毛主席关于称天才的几段语录》中收了恩格斯为马克思《路易· 波拿巴特政变记》德文第三版写的序言中的话)呀,就照着吹呀,那么,你读过没有?没有读过,就上这些黑秀才的当。 有些是红秀才哟。我劝同志们,有阅读能力的读十几本。基本开始嘛。不妨碍工作。”
“要读几本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欧洲哲学史。 一讲读哲学史,那可不得了呀,我今天工作怎么办?其实是有时间的。你不读点,你就不晓得。这次就是因为上当,得到教训嘛,人家是哪一个版本,第几版都说了,一问呢?自己没有看过。”
毛泽东在讲到庐山会议这场斗争,他们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时说:
“庐山是炸不平的, 地球还是照样转。极而言之,无非是有那个味道。我说你把庐山炸平了,我也不听你的。你就代表人民?我是十几年以前就不代表人民了。因为他们认为,代表人民的标志就要当国家主席。我在十几年以前就不当了嘛,岂不是十几年以来都不代表人民了吗?我说谁想代表人民,你去当嘛,我是不干。你把庐山炸平了,我也不干。你有啥办法呀?”
毛泽东在讲到党内外团结问题时说:
“不讲团结不好,不讲团结得不到 全党的同意,群众也不高兴。”
“所谓讲团结是什么呢?当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之上的团结,不是无原则的团结。提出团结的口号,总是好一些嘛,人多一点嘛。包括我们在座的有一些同志,历来历史上闹别扭的,现在还要闹,我说还可以允许。此种人不可少。你晓得,世界上有这种人,你有啥办法?一定要搞得那么干干净净,就舒服了,就睡得着觉了?我看也不一定。到那时候又是一分为二。党内党外都要团结大多数,事情才干得好。”
周恩来、康生在闭幕会上也讲了话,中央宣布对陈伯达进行审查。
这次全会的公报一反寻常地在9月10日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公报对于全会上的斗争只字未提。
毛泽东在全会上粉碎了阴谋,又确实在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的争斗中支持了江青集团。毛泽东当然知道,斗争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