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产品展示

密云水库六项纪录刷新,背后是防洪智慧与众志成城的较量

每当大雨滂沱、江河咆哮,总有人在问:这场雨会不会闹出大动静?今年7月底,北京北部连下暴雨,密云水库,这座被称为“北京大水缸”的巨型蓄水池,再次成为全城关注的焦点。谁能想到,这一轮强降雨,不仅让密云水库创下了六项历史新高,还让我们见识到了现代防洪调度的硬核实力。

先说说这场“天降甘霖”有多猛。从7月23日开始,北部山区接连遭遇强降雨。潮白河流域里的洪峰来得又快又猛,入库流量一路飙升,从每秒几百立方米到上万立方米,让人看着都捏把汗。短短几天里,密云水库存进了9.1亿立方米的洪水,相当于给北京喝上好几年自来水还绰绰有余。

面对如此汹涌而来的洪峰,是不是只能听天由命?非也!真正厉害的是,在暴雨还没落地之前,北京市相关部门就已经未雨绸缪,把预泄流量提到80立方米/秒,为后续拦蓄腾出了空间。这种操作,说是教科书级别一点不夸张。

当然,仅靠提前泄点儿小流可挡不住山呼海啸般的大浪头。关键时刻,“开闸泄流、预留防洪库容”成了制胜法宝。从7月27日下午起,大坝上的闸门逐步打开,一路将1120立方米/秒的巨浪送往潮白河。这不仅刷新了建库以来最大出库和行洪记录,更重要的是,把原本可能肆虐城市和乡村的大灾难稳稳关在了堤坝之内。

但光靠一个“大缸子”怎么够?整个调度过程,其实是一场京津冀三地跨省联动的大合唱——从北京市应急指挥大厅到沿线14座橡胶坝平躺塌坝,到9831名巡堤查险队员严阵以待,每个环节都精确对接,不给风险留空子。不仅如此,各级技术专家现场坐镇,下游重点桥梁及时加固抢修;北运河北关枢纽两道闸运筹帷幄,为主干道分担压力;数据实时上传指挥系统,每一次决策都基于最新研判,让信息化手段变成守护家园的新武器。

回头看看1960年以前,那时候没有这么大的蓄水池,也没有现在这样科学细致的管理体系。一旦山里发大水,下游百姓常常要搬家避难。而今,即便遭遇建国以来罕见强降雨,只要各司其职、群策群力,就能把灾害损失压缩到最小。这其中既有科技进步带来的底气,也离不开基层工作者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地坚守岗位。有网友打趣:“以前怕涨潮,现在只怕手机信号不好收不到通知。”虽是玩笑,却也说明如今的信息透明和应急响应已然今非昔比。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一时安然无恙就掉以轻心。目前潮白河等下游依旧江面宽阔、水势湍急。如果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去凑热闹,那可真不是逞英雄的时候。在这里还是要提醒一句:安全第一,有些风景远观即可,该听劝的时候千万别倔!

从这次密云奇迹可以看到,一个城市乃至区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并不只是拼设备拼投资,更考验制度协同与人的智慧。“科技+责任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屏障。而这样的经验,对于其他易受极端天气影响地区来说,同样值得借鉴——未必人人都有个“超级大缸”,但超前谋划、联动协作却是谁都学得会的小妙招。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你觉得像这样全民参与、多部门联动抗击极端天气,是不是比单打独斗更靠谱?如果身边发生类似险情,你愿意配合疏散安排还是选择冒险围观,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