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种咖啡的那些老哥们,估计最近有点懵。
真有点。
前一秒还感觉天要塌下来了,下一秒,一块巨大的馅饼就砸在了脸上。
一百八十三家巴西企业。
一夜之间,集体拿到了通往中国的“船票”。
中国人不仅要买他们的咖啡,还签了一份长达五年的单子。五年,这分量可不轻。
这事儿透着点不寻常。
哪有这么巧的买卖?与其说是天上掉馅饼,不如说,这是一场早就盘算好的“紧急救援”。
要明白这场救援有多及时,就得看看巴西人当时正面临着什么。
大洋彼岸,有人不高兴了。
那个自诩为“老大哥”的国家,突然翻了脸。说你们巴西的贸易顺差太大了,我们不爽,要制裁。
借口找得冠冕堂皇。
可那惩罚性关税的单子一亮出来,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50%。
直接加征50%的关税,目标精准得吓人:咖啡、牛肉、糖。
刀刀都砍在巴西的经济大动脉上。
这哪是贸易摩擦,这简直是想让人直接休克。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贸易逆差只是个幌子。
桌子底下藏着的东西,才是关键。
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想插手巴西的内政。巴西正在调查他们自己的前总统博索纳罗,这事儿,“老大哥”觉得碍眼了,想让巴西停下来。
用经济当武器,逼一个主权国家在司法上低头。
这手法,够霸道,也够熟悉。
巴西人被逼到了墙角。要么跪下,看着自己的主权被践踏;要么硬扛,眼睁睁看着农民破产,经济崩溃。
就在这千钧一发,关税大棒眼看就要砸下来的“读秒”时刻。
中国出手了。
没有长篇大论的声明,没有口头上的支持。
就是一份实实在在的采购协议。
你们的咖啡,我们全要了。
这场“48小时”的精准补位,干脆利落。美国人前脚刚关上门,中国人后脚就推开了一扇更大的窗。
这操作,太解渴了。
其实,这也不是中国人第一次这么干了。
就在不久前,巴西的玉米,也是用同样的方式,历史性地超越了美国,成了中国市场的头号供应商。
一次是偶然,两次、三次呢?
这就不是简单的江湖救急了,这背后是一盘大棋。
对中国来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粮食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进口来源越多元,心里就越踏实。
对巴西来说,更是如此。
谁是真心合作的伙伴,谁是动不动就拿刀子威胁你的“大哥”,这下看清楚了。
这种合作,已经超出了单纯的你买我卖。
你想想,总跟别人家银行借钱,是不是得看人脸色?他今天心情好,给你贷;明天不高兴了,随时能抽走资金,让你资金链断掉。
这种日子,巴西人过够了。
所以他们和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一起,搞了个自己的银行。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更有意思的是,这家银行的行长,就是巴西人自己。还是他们的前总统,迪尔玛·罗塞夫。
自家的银行,自家人当行长,心里能不踏实吗?
这家总部在上海的银行,正在把一笔笔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贷款,送到巴西。
几十亿美元,用来修路、建港口、搞清洁能源。
这笔钱,绕开了那些指手画脚的西方金融体系。
更深一层的是,两边的人开始琢磨一件事。
以后我们俩做生意,干嘛非得用第三方的钱?
你用你的雷亚尔,我用我的人民币。
直接结算。
这一下,算是从根儿上刨掉了旧秩序的墙角。美元?您先放一边歇会儿吧。
这种信任,让合作的领域也开始变得完全不同。
以前,我们提到巴西,想到的就是咖啡豆、大豆、铁矿石。
都是从地里刨出来的东西。
现在,风向变了。
中国国家电网,在巴西建了一条纵贯美洲的输电大动脉。
“美丽山”特高压项目。
这玩意儿,技术含量极高,是保障整个巴西能源安全的“国家生命线”。
这种级别的工程,给的不是钱,是命脉。
另一个场景,更有画面感。
在巴西,福特的工厂关门了,工人们黯然离场。
一片萧条。
没过多久,工厂的大门重新打开。
比亚迪、长城汽车的人来了。
他们接手了福特留下的厂房,但生产线上跑的,不再是燃油车。
而是一辆辆崭新的、挂着绿色牌照的电动汽车。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买卖了。
这是产业链的整体迁徙,是技术的全面落地。中国人不仅带来了订单,还带来了工作岗位,带来了产业升级的希望,带来了一个绿色的未来。
一个曾经只能卖咖啡豆的国家,现在开始自己造新能源汽车了。
这变化,还不够大吗?
所以你看,从一杯咖啡开始,故事的走向已经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出手相助。
这是一个旧时代压迫模式的终结。
也是一个新时代平等合作的开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